南充两个非遗工坊上榜2024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候选名单 匠心工坊传手艺 非遗焕发新魅力
2024-08-22

1724266525557649.jpg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虹实习生易湘/文受访者/供图

日前,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2024年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候选名单,共有30家工坊入选。其中,南充有两个非遗工坊上榜,分别是南部县孔氏折扇非遗工坊、仪陇县德乡嫂松花蛋非遗工坊。

近年来,南充积极启动全市非遗工坊建设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县级以上非遗工坊56家。

A工艺融合一把折扇凝聚匠人匠心

小小一把折扇,烙下深深的历史印记。在南部县,孔氏折扇制作技艺已传承百年,被列入南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孔氏折扇不仅成立了非遗工坊,还传承创新传统工艺,带动了就业。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部县白云大道的孔氏折扇非遗工坊,只见约200平方米的工坊内,十余名工人正忙着制作扇子,每个人的操作台上,刨台、刨刀、锯子、钳子、剪刀等工具一应俱全。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孔氏折扇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孔键正在制作扇骨。只见他一手将一根扇骨放在桌子凸出的木板上,一手拿起一只像长柄鞋刷一样的工具——板锉对着扇骨上下磋磨,每磋磨几下,就举起扇骨对着光线瞧一瞧,如此反复,直到扇骨变得光滑透亮。

“我正在制作的是北京的订单。现在我们将传统的‘手工折扇’与‘雕刻’‘烫画’三项工艺相融合并进行提炼。折扇为载体,结合另外两种艺术形式后进行再创作,一把小小的折扇就能体现出多种工艺美感。”孔键说。

与此同时,孔键还在南部县楠木镇成立了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孔氏折扇非遗传习所,设置有展示、体验、学习等区域。“非遗传习所主要是免费教当地村民制作折扇,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非遗、感受非遗魅力、传承非遗技艺,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目前,已有200多名群众学习制作折扇。他们做好后,我们又进行收购。”孔键说,为了让孔氏折扇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已开通淘宝、抖音等多个网络购物平台,年产值最高峰曾达到上千万元。

如今,南部孔氏折扇制作技艺在折扇领域已得到诸多人的认可和青睐,其产品不仅销往天津、北京、沈阳等各大城市,还有海外客户慕名求购。收藏人群涵盖各行业与年龄层,备受市场推崇。

B百年传承“指尖技艺”化为“指尖经济”

德乡嫂松花蛋是川北现存的历史悠久的美食,其传统技艺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是几代人的心血,是祖辈智慧的结晶。德乡嫂松花蛋一直秉承以川北山区农家散养土鸭蛋为原料,辅以草木灰、五香料、茶叶、薄荷、紫苏、食用盐等原料进行包裹,放置一月之后制作而成。其色晶莹剔透、味醇美鲜香,食之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的德乡嫂松花蛋产业园在仪陇县新政镇果山村开园。其中,非遗展厅从德乡嫂松花蛋历史渊源、传承概况、基本内容、传承体系、保护措施、重要价值等方面进行场景展示,全方位宣传德乡嫂松花蛋非遗文化。非遗工坊开展了游学体验、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公益性活动,吸纳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进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了非遗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扶志、扶智”作用,使得非遗从代代相传的“指尖技艺”,完成了向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的转变。

“目前,已有300多名群众跟随我们学习了德乡嫂松花蛋的制作技艺,他们凭着自己的手艺增加了收入。与此同时,我们还建设了多个养殖基地,与多家农户建立‘订单式生产’。”德乡嫂松花蛋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易凤华告诉记者,如今,借助电商平台,德乡嫂松花蛋已远销北京、上海、温州、杭州等地,为乡村振兴和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我们将继续积极做好非遗工坊建设认定工作,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充积极启动全市非遗工坊建设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县级以上非遗工坊56家。下一步,南充将不断提高保护传承力度,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大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质量和效益,助力非遗焕发新光彩。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