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分享自己的故事。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伍罗文博文/图)日前,南充市2025年劳模工匠进校园巡回宣讲活动市本级专场分别走进了嘉陵区之江小学、南充市城北小学和高坪中学。此次宣讲活动共邀请4位劳模工匠进行宣讲,吸引千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蒲瑾以《量子有爱星河无界》为主题,用“量子隧穿”“黑洞挑食”等趣味比喻解读前沿科学,通过蒲公英巾帼志愿服务队带山区孩子观测星空的科普故事,激励学生“以好奇为帆,探索宇宙未知”。过程中,学生们踊跃提问:“黑洞里真的有另一个宇宙吗?”蒲瑾耐心解答,并展示“祖冲之号”量子计算机模型,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热情。
嘉陵剪纸非遗传承人杜华江以《纸的舞蹈嘉陵剪纸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现场演示“阴阳结合”剪法,仅用2分钟就剪出精美蝴蝶,引得学生惊呼。杜华江还讲述了自己从模仿到创作《百岁老人》的匠心历程及首创“非遗+光影+公共服务”模式,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工匠精神。
西充县泥塑非遗传承人王安斌以《守正创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突破》为主题,展示创新材料泥塑作品《横刀立马》,揭秘“调色陶泥+烤箱定型”工艺,分享自己从深圳“打工人”到非遗传承人的奋斗故事,并现场分享了揉泥塑形过程,让“千年泥塑”在指尖焕发新生,诠释“泥巴里的文化根脉”。
高坪竹编非遗传承人万学以《择一事终一生》为主题,携竹编作品《兰亭序》亮相宣讲现场,青灰色竹丝编织的书法作品细腻如绢帛,令学生们惊叹于竹子从粗粝原材料蜕变为艺术珍品的奇妙历程,她揭秘了“一厘米14丝”的精湛工艺,分享了自己坚守传承初心,带动农村残障人群就业的经历,传递“平凡坚守成就不凡”的工匠精神。
“如何平衡学业与兴趣?”“非遗传承遇到过哪些挑战……”互动环节中,学生纷纷向劳模工匠们提问,劳模工匠们也用亲身经历细心解答。“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传统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等回答,让学生们收获满满。
据悉,本次活动以“理论宣讲+实践体验”模式,通过劳模工匠的亲身示范,引导青少年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推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全市各县(市、区)也将参照市本级宣讲模式自主开展巡讲,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