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雕皮影指尖凝匠心
2023-09-07

1_507_331_1723_1243.jpg

皮影戏,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表演民间故事的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川北民间,就有不少皮影表演团队,让人得以感受皮影的魅力。尽管皮影戏为人熟知,但每一张皮影背后的制作故事,人们却知之甚少。在南部县神坝镇洛池村,有一位擅长制作皮影的老人,他就是今年74岁的杨远展。近日,记者走进南部县神坝镇,听杨远展讲述他和皮影的故事。

A年少学艺58年初心不变

神坝镇洛池村,距离南部县城近60公里,是南部县较为偏远的乡镇。8月底,记者走进杨远展所居住的神坝镇洛池村4组。从南部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汽车停在了一个宽敞的院坝里,杨远展热情地上前招呼记者一行。

记者一下车,就被不远处一排皮影吸引。原来,得知记者要来采访,杨远展一早便将他之前制作的部分皮影展示了出来,一排色彩艳丽、精雕细琢的各色皮影人物悬挂在一根十多米的长绳上,十分吸引人眼球。

一坐下,杨远展就和记者熟络地聊起皮影制作来。他介绍,南部县神坝镇洛池村的杨家班皮影,是清朝中后期从剑阁、盐亭一带传入神坝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剑阁、盐亭、南部一带颇有名气,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杨家祖辈几代表演皮影戏,我父亲很热爱这门艺术,现在我侄儿还在南部县文化馆进行皮影演出。”杨远展说,他从小就是看皮影戏长大的,对皮影有很深的情感,从16岁开始就跟着南部县大坪镇一位老师学皮影雕刻,现在只要不是农忙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制作皮影。

B制作皮影处理皮料是关键

杨远展的家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从土墙房屋到现在的漂亮小洋楼,尽管居住条件在改善,但是有一件老物件却一直跟随着他,陪伴了他四十多年,那就是一张传统八仙桌,也是他雕刻皮影的操作台。

坐上八仙桌,戴上老花镜,杨远展向记者介绍起了皮影雕刻的流程。“皮影制作首先从一张牛皮开始,制作皮影的原料多用羊皮、牛皮等,我大多买来青壮年牛皮作为原料,先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七至十天,待皮肉松软之时,用刀刮去表面的残肉浮皮和正面毛层,只留内层真皮,经过处理后的牛皮十分透亮,将其压平、绷拉开后,放在通风处阴干,避免太阳直晒。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牛皮处理得好不好,决定了皮影雕刻质量的好坏。”杨远展一边说一边拿出处理好的牛皮,只见一张张牛皮晶莹剔透,皮薄如纸,又具有牛皮的硬度。等到开始制作时,他又会将风干的牛皮再次浸泡,获得适合的软硬度后再进行制作。

C精心雕刻展示皮影魅力

制作好一张适合雕刻的牛皮后,杨远展就开始着手雕刻。“我先是在牛皮上将我要雕刻的人物或者物品大体形态裁剪出来,再分别进行不同部位的精细雕刻。”每一次雕刻前,他都会将雕刻工具悉数摆放:36种大小不一的雕刀、一个被雕刀刻了无数次的木墩、十多支彩色笔、不同颜色的调料罐……

“不同纹路要用不同的刀,这很考验人的耐心,稍不留神,就要换一张皮料从头再来。最难的就是雕皮影人物的头部,要静下心来细细雕琢。雕完了紧接着就是着色,颜色要鲜明,对比强烈,两面上色,这样的皮影正反两面就具有相同的表演效果。”杨远展告诉记者,着色完成后,需要将皮影再次风干,最后全身刷上桐油,既能保证皮影不褪色,还能保存更久时间。最后,用牛皮剪成的细皮筋连接影人的各个部位,连接点也需要选好位置,这样才能在表演中灵活自如。再把铁丝一端固定在影人的活动部位上,另一端固定在操纵皮影的斑竹上,一个完整的皮影就制作好了。

杨远展告诉记者,虽然他不会表演皮影戏,但能够灵活地操控皮影。在杨远展手中,由他制作出来的皮影似乎更多了几分情感。

孙悟空、猪八戒、关羽、宫殿、飞龙、骏马……现在,在杨远展的两口大木箱子里,保存有300多张皮影人物或是皮影物品,仿佛一个安静又热闹的艺术世界。他制作好的皮影除了在南部县文化馆展出外,也会在当地的集市上展示。此外,绵阳、重庆等地还专门有人前来购买他制作的皮影。“希望能够把皮影制作和表演艺术传下去,让更多人了解皮影的魅力。”杨远展说。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