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彩纷呈 点亮校园文化生活
2025-05-09

1_492_2628_1335_3190.jpg

孩子们在艺术节活动中翩翩起舞。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伍罗文博文/图

校园艺术节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乃至整个教育环境打造都具有深远意义。5月7日,记者从南充市教育和体育局获悉,我市多所学校纷纷举办艺术节及艺教融合相关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舞台,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文艺范儿”,以“文艺之火”点亮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校园活动搭建艺术平台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日前,由南充外国语学校学生会组织开展的“我与春天有个约‘绘’”主题手作活动在该校内操场浪漫开启。

活动现场,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倾注于笔尖。以彩绘风筝、风车和手工风铃制作为载体,用色彩与创意共赴一场春天的约定。学生们或描绘繁花似锦的春日图景,或勾勒充满童趣的卡通形象,还有的设计出独具个性的抽象图案……色彩在风筝与风车上肆意流淌,不一会儿,五彩斑斓的作品便纷纷诞生。微风拂过,随风转动的风车与轻盈的风筝,仿佛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定格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此次手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创作中释放压力、收获美好,更以艺术为纽带凝聚青春力量,展现了我校学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南充外国语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学校学生会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让青春在校园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为深化民间文艺(非遗)保护与传承,搭建青少年接触传统工艺的实践平台,近日,由南充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民间工艺精品展”在南充高中临江校区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艺教融合·非遗焕新”为主题,汇聚14项南充本土非遗技艺、150余件(套)工艺精品,联动民间文艺(非遗)传承人开展沉浸式教学,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民间艺术力量。

据悉,本次展览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2025年“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首场展演,旨在通过“展览+体验+课程”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民间工艺从“静态展示”向“动态传承”升级。

“非遗‘走’进校园,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就是最好的‘教师’,给了我很多艺术灵感。”一名学生表示。

前段时间,南充高中顺庆校区语文组还联合校团委共同举办了“诗情乘月颂春光,飞花作墨绘鸿章”飞花令比赛,通过单字、叠词、主题、典故等多样的飞花令形式,带领师生穿越千年,领略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学校通过诗词大会、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艺术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南充高中相关负责人表示。

举办校园艺术节推动“学科+艺术”融合

近日,南充市西河路小学开展了以“诗翩跹艺绽妍”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校园艺术节暨“书香童梦”人物装扮秀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二年级的孩子们以清澈童声拉开了艺术节的序幕。《金色的翅膀》《布谷鸟》《玉盘》等曲目依次呈现,稚嫩的歌声中洋溢着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孩子们身着整齐的演出服,用音符编织出团结与活力,展现了班级凝聚力与艺术表现力。

四年级的孩子们则以情景剧和歌舞等形式,生动再现了《满江红》《木兰从军》等经典名篇。舞台上,小演员们或挥毫泼墨,或翩翩起舞,将诗词的意境与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沉浸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

最富创意的“书香童梦”人物装扮秀成为本次艺术节的焦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们化身《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嫦娥奔月》中的嫦娥等经典文学角色,以自信姿态闪耀登台。这一板块巧妙融合了阅读与艺术,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文学形象跃然眼前,成为连接书本与生活的桥梁。

美术展区汇聚了百余件学生作品,涵盖绘画、书法、手工等多样形式。其中,以“环保”为主题的废旧材料手工艺品、融合科技与艺术的创新长卷尤为引人注目。展览不仅彰显了学生的创造力,更体现了“以艺载德”的教育理念。

“艺术是心灵的对话,本次活动通过舞蹈、合唱、经典演绎、人物装扮等丰富形式,为孩子们搭建起发现美、展示美的舞台。”西河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洪波告诉记者,未来,该校将进一步推动“学科+艺术”融合,让教育更有温度,使学生更具灵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