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晓波
油茶,是川渝百姓喜食的早餐。南充人的早餐,若不嗦上一碗米粉,那定要尝尝本地的油茶。
三十多年前,朋友相约我到南部县城的乐群路吃油茶。闻听此言,心中直犯嘀咕,怎么川东北的人也时兴早上品绿茶、花茶、红茶,不说喝茶而说吃茶,茶里还有油?
如约而至,不足百平方米的五香油茶店早已座无虚席,小饭桌已经摆放到门槛外。厨房师傅用长柄圆头汤勺,在大锅里舀出一勺颜色近似于茶色的稠粥在碗里,加入辣椒油、花生碎、大头菜、香菜和油炸馓子。我们端碗而坐,俯首以羹匙分送入口,色香味俱全,细腻如丝,唇齿留香。
原来,此“茶”非彼“茶”,此“茶”是在水杯中舒展的绿叶,而彼“茶”是一碗饱含人间烟火的珍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油茶亦是如此。油茶广泛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汉、壮、瑶、侗等多个民族之中。后来,当油茶传入潮湿的川渝盆地,在当地饮食文化的浸润下“改头换面”,麻辣风味的油茶尤为风靡。
川渝小吃油茶并非以茶叶为食材,为何仍然叫油茶呢?据传油茶从陕入川后,川渝油茶在陕西油茶以麦粉、猪油为主要原料和制作工艺基础上,改良出独特的盆地风味,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油茶”名称保留至今。
一方山水有一方情,五湖四海,油茶的食材、配料、做法及工艺大相径庭,口味也各异,都有秘而不宣的配方绝活。
川渝地区的油茶是五香味的米浆配佐料,其他区域的油茶截然不同,乃是米糊糊。
磨米粉下锅炒香,加水调开搅匀米粉,煮成稀稠的米浆。碗里放入化猪油、油酥花生粒、芝麻面、榨菜粒、芽菜末,撒入香菜和油炸馓子,美味早餐小吃便新鲜出炉,在餐桌上悄然绽放。
南充的油茶虽大同小异,无优劣之分,但有偏好之别。有的稠厚的顺庆油茶,颗粒粗有嚼劲,满口香;有的稀薄的南部县油茶,细密软较顺溜,满口钻。
川渝油茶必配的馓子,是香脆呈条索状的油炸食品,有画龙点睛的提味之功。盐水和麦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搭上湿毛巾面团自然发酵,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一刻钟左右,梳为小指头粗的小条,小条干米粉扑面绕成更细的面圈,在筷子样的竹签上,拉成更细的面圈下锅用油炸,待成金黄色时,起锅备用。
川渝油茶,满口柔嫩丝滑、麻辣鲜爽,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有经验的食客吃油茶,会顺着碗沿舀着吃,吃到碗底,米糊还是干干糯糯的;没经验的食客则会把整碗油茶翻来覆去地乱搅,最后变成一碗汤水。
川渝油茶不是“茶”,是川渝地区一道令人垂涎的名小吃。走四方,路迢迢,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品一碗油茶,闻一缕乡音,沉淀岁月的春与秋,传承的饮食文化历久而弥香。
蒲晓波南充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