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再次踏上南充土地,我突然感觉到自己仿佛成为了一名归乡的旅人:整洁的道路,靓丽的建筑,色彩斑斓或郁郁葱葱的行道树,以及或匆忙或悠然的行人,无一不在告诉我,这个城市值得回来。记忆中的场景与似曾相识的画面慢慢重合,构成一幅崭新的南充画卷。
2012年,我第一次来到南充,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前往了西山风景区,登上西山,深切感受到了它独有的韵味。。
步入景区,迎面即是宽阔敞亮的登山石梯,它们像一直迎候在此的殷勤主人,虽不言语,却透着十足的热情。其时,三五成群的游人正拾级而上,一些人刚爬得几梯石台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拍照。梯步非常整洁,除了雨水侵蚀留下的印迹,不见一点垃圾,也无半点杂草。
天空雾蒙蒙的,远处的城和高处的山像是蒙了一层轻纱,难以窥其全貌。但说来也怪,我心里一直觉得那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想,这大概与时隐时现的太阳有关,更与我们游览时舒畅的心情相关。因为无论是步行小道,还是亭台楼阁,抑或葱茏的翠柏,都大方地显露出“好客”的样子。
在万卷楼,我远远看到一个人俯身拾起道旁草地上的纸巾,并将其丢进附近的垃圾箱。待他走近,我才看清他是一头短发、身着运动装的市民。当我们擦肩而过、相视一笑时,我的心头涌起一股暖流——是的,我坚信那天阳光明媚。
之后,无论是出差、游玩,还是就医,我到过南充好几次,每一次,南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次,我们前往了阆中古城。到达古城时,天已经黑了,走在街上,只见人流如织,灯影摇曳,好不热闹。由于夜色已深,我未能目睹古城的真容,却依旧能感受到一种熟悉的气息。第二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街巷里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人,安静到让人难以想象昨夜这里的繁华与喧嚣。不间断的鸟鸣从古城四面八方传来,我顺着青石板路向街巷深处走去,两旁的门窗都紧闭着,葱茏的大树好像还在沉睡,只有鲜艳的月季花已醒来,从院墙上探出头,打量着我这个早起的访客。
我从张飞庙走到中天楼,再到贡院、观景台,最后到华光楼,捡拾了一路好心情。随着第一缕阳光照进古城,街巷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包子铺、小面馆开始升腾起人间烟火气——古城醒了。我见到清洁工人,他们或倚靠在墙角,或立在树下,他们的身影像极了守护古城的张翼德。
登上对面的锦屏山,古城全景尽收眼底,嘉陵江温柔地绕过古城流淌。那一刻,古城安静了,江水安静了,所有的喧腾也都远去。远远望去,古城和新城泾渭分明,古代和现代在此交汇,碰撞、融合,让人生出无穷感慨。古城里那一排排、一行行的青瓦,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干净、齐整,又那么神秘,它们将居民与游客、古意与新篇、热闹与宁静全部护佑其下。这时,一座城的魂便丝丝缕缕地钻入了你的大脑。
我知道,一个人的眼睛再锐利,也难以看尽一座城,但是一个人的心,却会感应到一座城的魂。南充,我还会再来。
王建华遂宁市人,基层工作者,喜欢读书和写作。有作品入选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大地文心”第六届生态文学征文优秀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