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毅
上个月,为了参加一场考试,二十岁的女儿独自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从早上九点多便打车前往地铁站。到达地铁站后,她又换乘了两趟地铁,将近中午十二点才抵达成都东站。在车站吃过午饭,她搭乘下午一点多的列车出发,三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达州站。出站后,她又打了二十分钟的车,才顺利到达预订的酒店。第二天考完试,女儿搭乘列车原路返回。一路辗转奔波,等回到学校宿舍时,时钟的指针已指向深夜两点。
女儿还真是独立,这是我从小对她放养的结果。
记得她读幼儿园时,我刚改行,放学时没时间去接她,我就让她一个人在幼儿园旁的印刷厂门市部等我,我下班了再去接她。她还主动给门市部的人介绍自己呢。
女儿读学前班了,学校离我家大概有八百多米远,中间隔着两条街,送了几次后,我就让她一个人去上学了。后来老师要求放学家长必须去接。有几次学前班放学我不空,老师就把她带到自己的小区,女儿就一个人在教师小区的大门上“打秋千”。
上小学那会儿,我给她买了一块儿童手表。要是中午我没空去接她放学,就会拜托她的同学、朋友或者我同事帮忙去接。接上孩子后,对方会带她到自己家里吃顿饭。我打趣说,她这简直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随着年龄增长,女儿愈发独立自主。有一回“六一”儿童节,学校表演节目要交钱买道具,早上出门时她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压根没跟我们大人提。这可怎么办才好?没想到,她灵机一动,跑到咱们小区旁小卖部的大叔那儿,软磨硬泡借了五元钱应急。到了周末,她还常常一个人抱着心爱的芭比娃娃,蹦蹦跳跳地跑去小区里小伙伴的家里玩。
小学还没毕业,我就教女儿骑自行车。我在后面扶着后座,叫她在前面把着龙头,蹬着脚踏板,尽量看着前方。只骑了几圈,她就不用我在后面扶了。上初中时,学校离我家有两公里左右,女儿会骑自行车,上学放学根本不用我接送。
有时我下乡不在县城,中午放学,她就一个人,屁颠屁颠地骑着自行车去我单位的食堂吃午餐,吃了饭,又屁颠屁颠地骑车去学校上课。
上高中了,学校离家更远。怎么办呢?我就给女儿买了辆小型电动自行车。因为有骑自行车的基础,我手把手教她如何给油、如何捏刹车,行驶了两三百米后,她自己就会骑了。这样,她晚上十点多下晚自习,骑着电摩一溜烟就到家了。
女儿读大学后,我曾开车去接过她几回,每次往返都耗时又费神。后来偶然发现可以打顺风车,我便让她尝试自己打车出行。不过,顺风车通常要凑够一车乘客才会发车,有时在城里绕来绕去一两个小时,车都没驶出城区,女儿也只能耐着性子在车上静静等候。
后来,我们仪陇县城通了高铁,这为女儿的回家之路带来了新变化。放假回家时,她先打车前往客车站,接着搭乘摆渡车前往地铁站,再辗转换乘地铁,抵达成都东站后,又马不停蹄地转乘高铁前往仪陇站。出站后,她还得再打一辆车才能到家。这一路兜兜转转,全程下来要耗费五六个小时呢。
“放养”小女,恰似放飞一只雏鹰,虽有担忧,却也满怀期待。如今,她已能在广阔天空下,凭借独立、自立与自强,搏击长空。我亦在这放养之旅中,领悟到:孩子自有其成长的节奏与方向,父母之爱,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助其展翅高飞。
庞毅南充市作协会员,仪陇县作协副主席。作品见于《星星》《散文诗》《四川文学》《四川日报》等。